為何對高樓著迷與難以舍棄?打造出地標式建筑,成就“形象工程”的政績心態是一個方面,另一方面還在于,支持者將摩天大樓與經濟發達劃上了等號。在他們看來,樓層愈高,地方經濟的發達性就愈顯現。
“欲與天公試比高”顯然已不僅是詩詞里的吟唱,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爭先恐后的舉動。第一高樓之后,又見“世界第一高樓”。據7月21日《瀟湘晨報》消息,“天空城市基礎開工典禮”日前在長沙低調舉行,“天空城市”預計造價約90億元,838米樓高,預計明年4月封頂,將成為“世界第一高樓”,建筑方遠大集團認為,這棟樓的意義遠不止于世界第一高樓,而將作為“節能節地城市模式”和“健康居住方式”的一項重要探索。
“第一高樓”有多高,就愈加反襯出我們的想象力有多么貧瘠。隨意搜索“第一高樓”的報道,既有各地要爭建“第一高樓”的前赴后繼,也有高度不斷被刷新的在建摩天大樓。它們之間的緊追不舍與迅速取代,讓“第一高樓”正在成為曇花一現式的“易碎品”。現在看起來,長沙已開工建設的“天空城市”建筑高度的確足以藐視過往者,但此種“第一”的殊榮能夠保持多久呢?答案顯然還不確定。它位于金字塔尖的位置被取代,也許就在明天,或者就在不遠的未來。
那些似乎從未停息的“第一高樓”建設不去說它,長沙的“天空城市”之所以仍能在審美疲勞中被關注,除了“世界第一”的頭銜,其實還有它同時傳遞出來的“超前信息”。譬如,預計造價約90億元,838米樓高,預計明年4月封頂——— 類似大手筆,總是很容易令人懷疑它的可行性,與緊隨其后的建設風險。事實上,關于“摩天大樓”的負面效應爭議,一直沒有停息。因為高度而產生的消防隱患,這是看得見的,除此之外,它還很容易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,甚至,還會加速城市地面的下陷速度。樓房越高,現實的制度設計就越要慎之又慎。
過度地去關注此起彼伏的“世界第一”,并無多大的意義,需要反問的是,為什么地方政府——— 甚至是長沙“天空城市”的建設方遠大集團——— 都存在著對高樓的著迷與難以舍棄?打造出地標式建筑,成就“形象工程”的政績心態是一個方面,另一方面本質上還在于,支持者都將摩天大樓與經濟發達劃上了等號。在他們看來,樓層愈高,地方經濟的發達性就愈顯現,以至最后“恨比天高”。可正如觀察者所發現的,摩天大樓的崛起往往是經濟蕭條的征兆,在現代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發展的時代,經濟的發展程度早已經有了更多的“地標”與表達形式。某座有著世界“第一高樓”的城市,并不就比另一座有著傳奇網絡創業英雄的城市更獲得發達認同。此時再去狂熱地追求摩天大樓,已是落后的思維。
城市完全不必“恨比天高”,正因為此,高樓經濟與“摩天陷阱”才是最值得警惕的。長沙“天空城市”的投資方遠大集團,盡管是全國知名實力雄厚的大企業,但動輒90億元的投資對它也并非小數目,其能否順利收回成本尚是未知數。“明星企業”猶且如此,較之那些并不天然生產利潤的地方政府,至少數以億元計算的建設成本就更是沉重的負擔。倘若地方政府沉迷于此種虛幻的發展主義假像,帶來的結果很可能不是巨虧、建筑爛尾,就是將承擔大量債務,并將其轉嫁給普通民眾。關于此,不妨放眼去看此前的國內“第一高樓”,整體而言,最終湮沒于“默默無聞”之外,地方政府或建設方也多無法從“高樓陷阱”中抽足而出。
現在是時候來作別“第一高樓的虛幻主義假像”了,也是時候來重新發現“摩天大樓”的現實意義了。當然,這樣一個重新發現的過程,既倚賴于眾多的反面案例來“教訓”,更依賴于社會發展對某種復雜建設心態的消弭與轉身。否則,“第一高樓”的建設熱潮不會停止,世俗的人間煙火中,也永遠會有著關于高樓的魔幻主義想象。